今天查詢了一下自己的初始購課紀錄…2018/12/31,一轉眼竟已快兩年半了!
過去死記硬背喪失學習興趣
說實話,自己並不是一個喜歡念書的人,所謂的不喜歡,是針對教科書的內容,一想到國高中時期的學習方式,不論是國英數、史地等等,硬記死背的過程,直到現在都令我頭皮發麻,也許是我個人無法適應這樣的模式吧!也因此總考不出好成績的我,自然對上課這件事興趣缺缺,尤其是英文,艱澀難記的單字加上複雜難懂的文法,更是早早被自己拒於千里之外。
即便自己進入了職場,由於一直沒有必須使用英文的環境,所以也並未特別重視這回事,直到自己婚後有了孩子…身為過來人的慘痛經驗,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會排斥學習,重點是要使用正確且適合自己的方式。這麼思考之後,轉念一想,為什麼要將英文當成一門「科目」呢?語言本身應該是一項工具,不論聽說讀寫,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溝通的媒介,如果自己多了一把鑰匙,可以開往國際的大門,更精確更即時地接收全球的新知資訊,認識更多世界各地的朋友,不是很棒嗎?
從那時開始,我就著手比較各種學習英語的方式,實體課堂肯定不適合朝九晚五、家有老小的自己,所以鎖定範圍就集中在線上學習。然而,幾乎從頭開始,零基礎的我,單字忘光光,文法去了了,試聽過幾種不同的真人對話課程後,深深覺得如果貿然投身跟自殺無異…最後,我接觸到了希平方。
五次間隔學習再也不用背
雖然經歷了體驗課程,但一開始對於「希式五次間隔學習法」其實有些懷疑,畢竟小時候天天背這記那,最後仍然通通還給老師,只靠著五次的反覆練習,真的能夠達到長期記憶的效果嗎?不過抱著透過課程重新萌發自己對於學習英文的興趣,加上彈性的課程主題及難度選擇,整體費用也在我的預算內,就決定加入希友的行列!
利用每天孩子們睡著後的時間,有計畫地上課,大概上了一個月後,回頭看自己在單字本中紀錄的單字,竟然真的都還記得!接著經過一段時間,發現自己每天上課的速度越來越快,從一開始得花上一個半到兩個小時的時間,到最後大概半小時到一小時就能練習完一堂課的份量,在不知不覺中,自己確實有默默地進步!後來就開始為自己設定了新的目標,希望自己能拿個還可以的 TOEIC 成績,增加職場競爭力,畢竟一個量化的成績單,更能夠展現實質的成果!
迎戰多益證明英文實力
自此在希平方的選課偏好上,開始著重於職場生存、人際關係與演說大師等幾個課程主題,除了維持原本的學習步調之外,並額外涉獵坊間針對 TOEIC 考試的單字書、題庫等書籍,此時背單字一樣用間隔學習的方式,發現效率與效果都遠比以往高出甚多!
終於在今年初,覺得自己無論是學習或心理狀態,都可以嘗試參加 TOEIC 測驗了,至少先累積點應試經驗,接下來才有進步的空間嘛!最後結果出爐,得到了 755 分的成績。對於眾多金證希友來說,這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分數,但對早就放棄英文這件事的我來說,卻是莫大的鼓舞!接下來,我會繼續朝金色證書的目標邁進,相信流暢地與外國人對話,也是指日可待的事情!
如今即使在沒有太多時間可以上課的時候,我也會翻翻單字書、或重聽以前上過的課程影片、或聽一段簡短的 Podcast,讓英文自然地成為生活中的一部份、一種習慣。最後,感謝希平方,讓我重拾學習英文的信心與興趣!